秋收遇上连阴雨,德州农技专家建议:莫急于收获玉米
当前,正值“三秋”(秋收、秋种、秋管)关键时期,但近期持续降雨,造成不利影响。德州市农业农村部门成立11个指导组下沉一线,全面开展秋收秋种指导工作。同时,积极调配农业机械资源,目前已储备履带式收获机械237台,计划从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省引进外机2100台,配备
当前,正值“三秋”(秋收、秋种、秋管)关键时期,但近期持续降雨,造成不利影响。德州市农业农村部门成立11个指导组下沉一线,全面开展秋收秋种指导工作。同时,积极调配农业机械资源,目前已储备履带式收获机械237台,计划从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省引进外机2100台,配备
二是千方百计抢时收获。要抢抓时机、因地制宜,全力加快收获进度。地势较高或砂壤地块要发挥机械优势,加快收获进度。湿度较大但没有明显积水,传统收获机无法进地作业的田块,可以使用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进行收割;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现有农机进行改造,通过增大轮胎(履带)
过去24小时,河北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,个别地点暴雨,预计未来24小时,上述地区降水仍将持续,石家庄、沧州南部、衡水、邢台、邯郸累计雨量将超过50毫米。请注意防范。
几乎每天都有秋雨在淅淅沥沥的下,偶尔天晴一下,一天更多的时间都是阴沉着天。
9月以来,黄淮海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,河南山东大部、江苏安徽北部、陕西山西南部部分土壤水分饱和,局地农田出现积水。气象部门预计,10月上中旬黄淮海部分地区华西秋雨持续,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。受连阴雨影响,黄淮海夏玉米收获推迟、茬口衔接偏紧,局地土壤黏重、机械难以
玉米已进入成熟收获期,要按照“先熟先收、有涝先收、易损先收”原则,抓紧抢收。在黄淮海北部,收获最晚不超过10月15日;黄淮海南部最晚不得晚于10月25日。
过去24小时,河北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,个别地点暴雨,预计未来24小时,上述地区降水仍将持续,石家庄、沧州南部、衡水、邢台、邯郸累计雨量将超过50毫米。请注意防范。未来三天具体预报
每年气候的变化都不一样。所以,才有了年年上当、当当不一样的说法。管理农业就要的是活字当头,活就是围着气候的变化采用人为改变气候条件,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对措施,把损失降到最低或不受损失。这不,今年持续的连阴雨气候条件对秋施桃树基肥就带来了极大挑战。
中秋节期间山东多地持续降雨,局部地区雨量超过百年一遇标准。气象部门数据显示,淄博、潍坊等核心区域三天累计降水破百毫米,低洼农田积水严重。
10月5日,记者从郑州气象了解到,郑州市今天白天到夜里,阴天有小到中雨。东北风3级左右,夜里阵风6级左右。最高气温:20到21℃。最低气温:17到18℃。
不少人看着连绵的雨,心里急得不行,想着赶紧把蒜种下去,结果没几天就傻了眼——地里的蒜种要么烂在土裡发了霉,要么压根不冒芽。好不容易等有些苗长出来,后期又结出一堆小得可怜的独头蒜,产量和品质全垮了,一季的辛苦眼看要打水漂。
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,预计10月3日至13日我市多降水天气。其中3日至7日我市将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,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4日白天、5日至6日,过程累计降水量40~110毫米,局部可达120毫米以上,期间伴随低能见度天气。后期10日至13日还有一次降水过程。
这场贯穿9月末至国庆假期的降水过程,不仅落区呈现由南到北再向南的独特轨迹,伴随的剧烈温差也将重塑公众的出行与生活节奏。从具体降水、降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。
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9月29日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:预计10月1-6日,西北地区东南部、黄淮、湖北西部等地多降雨天气,累计降水量有40~70毫米,部分地区有80~150毫米,陕西南部等地局部有250毫米以上,其中又以10月1-2日降雨最强,上
老汉站在自家玉米地埂上,望着地里的景象直叹气。往年这时候,玉米秆挺拔,穗子沉甸甸的,一掰一个准。可现在,连绵的雨水下了快半个月,地里积了水,一脚踩下去能没到脚踝。不少玉米秆经不住雨水浸泡,开始往旁边倒,有的玉米穗还发了霉,剥开外皮,能看到一层淡淡的绿霉点。
9月25日,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气象局、公安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中稻收获期连阴雨风险预警,预计9月26日至10月3日,公安县多连阴雨天气,提醒广大农户和相关单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,最大限度减轻连阴雨天气对秋收工作的影响。
“滴答、滴答”,夜晚入睡它时有时无。“哗啦、哗啦”,早上醒来它依然在下。秋雨如泪如诉如泣,打湿了人的衣裳,也弄湿了人的思想。浮躁的心境刚一平静,一缕雨丝儿抽泣着就搭上了我的心脉。心儿一抖动,那雨丝儿竟断了,连带着就抽出一片久远的心绪:
今天是农历八月初四,你那边天气怎么样?是晴空万里,还是下了点小雨?在过去,这天的天气可是牵动着农家人的心弦。
今早推开窗,雨滴顺着窗沿往下淌,楼下张阿姨看见我就念叨:“哎,今儿八月初二,这雨下得不是时候啊!老话说‘不怕初一晴,就怕初二淋’,往后怕是要多遭些麻烦咯。” 这话勾起了我的好奇 —— 为啥初一晴天没人愁,初二下雨就成了 “烦心事”?翻了翻老辈人的笔记,又问了村
八月初四到了,老辈人说“来年涝不涝,就看今天”,这句农谚到底藏着啥玄机?晴天雨天真能预判明年雨水?咱一起扒一扒老祖宗的“天气智慧”。